黃竹角咀位於新界船灣以東,是本港最狹長的岬角極地,人跡杳然。由於其海岸的沉積岩是香港最古老的岩石,而原本水平狀態的岩層更被擠壓至近直立的狀態,因此黃竹角咀與鄰近的赤洲被列為香港地質公園的「赤洲 — 黃竹角咀景區」[1]。在黃竹角咀的海濱盡處,挺立著一尊風化奇石。其狀猶如緊握的拳頭,指節皆可辨,故名「鬼手岩」。由於形態神似,此石已成為黃竹角咀的地標。黃竹角咀山岬地點偏遠,遊人若不自僱船隻前往,只能以徒步的方式往返。
烏蛟騰 | 九担租 | 上苗田 | 下苗田 | 環嶺 | 觀音峒 | 紅石門坳 | 鹿湖峒 | 鳳凰笏頂 | 白角山 | 昂裝山 | 大嶺 | 黃竹角咀 | 大嶺 | 昂裝山 | 白角山 | 鳳凰笏頂 | 鹿湖峒 | 紅石門坳 | 觀音峒 | 橫嶺 | 下苗田 | 上苗田 | 九担租 | 烏蛟騰 | ||||||||||||||||||||||||
| | 2 hr 10 min | | | 2 hr 45 min | | | 4 hr 15 min | | |
在烏蛟騰總站下車後,於新屋下公廁側往東小路走。不久見右邊的九担租路牌,沿此路到已荒廢的九担租村。分支路(上路往犁頭石)依下路走,過上苗田後於下苗田留意右首的棄置村屋。循村屋旁的石階行走,再上行斜坡至橫嶺。沿東行的環湖山徑走,過觀音峒高點輕微下落。過了紅石門坳,下降山谷復上走至鹿湖峒,是欣賞紅石門的好位置。接著登295米山峰,先後跨越兩個溪谷,向東北方前進達鳳凰笏頂。沿脊線而走,在灌叢間可窺烏洲塘之色。自此時而寬、時而狹,高低錯落,但路徑倒也明顯。
白角山前似有二路,都可通往,選了左邊一路,再上白角山觀黃竹角海,返回主徑再走,留意左首有赤紅內灣。 後過昂莊登最後山峰大嶺,再走至黃竹角咀岬角盡處沿路折回 (如時間許可可覓路下降海岸看奇石)。及至鳳凰笏頂後見岔口,取左稍密小徑(右為來時路),可避開兩個溪谷,見295米山峰,右轉上走至山腰處,橫腰而過直奔鹿湖峒,沿來時折返。
起點 | ||
小巴 20R | 大埔墟港鐵站 - 烏蛟騰 (烏蛟騰下車) |
30 min |
終點 | ||
同上 |
黃竹角咀屬長征路線,路途遙遠,樹不蔽天,雖有少許歧途,方向倒算清楚。當中尤以岩岸襯托獨特奇幻色彩最為矚目。且更是一條集體能、耐力與意志力考驗的路線。
一直以來,對黃竹角咀只是偶爾想想。此路線長達廿四公里,既沒退出點也沒補給站。再者,網上行友的艱辛經歷與大多陰霾籠罩的照片,都使人提不起勁。誰知姊夫早前曾登鳳凰笏頂,說起一拍即合,約定一同闖闖這片荒地。
早上天上蓋著薄薄的雲霧。我們選乘早上七時四十五分的小巴往烏蛟騰。稍作熱身後,八時許便開始漫長的旅程(從未如此的早....睡眼惺忪)。我們用了約一個多小時上了大峒,繼而續走鹿湖峒。此時太陽漸漸驅散雲霧,暗示著我們這天不好過。心中既喜且憂,喜的是天氣轉晴,視野自是廣闊;憂的是氣溫驟升,帶來的飲料足夠與否令人存疑。
我們輾轉到了鹿湖峒,踏上出走黃竹角咀的山徑。駐足標高柱,色彩奇詭的紅石門展現眼前。在此稍作休息我們便又上路。下山回望紅色的岩石,倒有點像國內的丹霞地貌。
自此跨越兩個溪谷,輕登鳳凰笏頂,藍綠輝映的烏洲塘內灣乍現眼前。隨後路段上落差稍減,間中在林中穿插,縱高伏低。途中近觀黃竹角海,遠眺往灣洲,不禁令人心搖神馳,忘卻路遙之苦。近白角山的左首山丘,是環視黃竹角海的極佳位置。由此可透視烏排靦腆的美,與黃竹角海深邃的藍。
再走一段,一抹紅霞躺於近岸處。據一篇七十年代的雜誌稱,此海灣名為大王灣,亦稱作赤眼環[2]。此灣形態彎曲,沙石赤紅,筆者認為赤眼環一名比較貼切。這紅彤彤的沙灘,在陽光下炫耀自己的獨有魅力,好叫世人永遠不要忘記他的價值。
遊人別要吝嗇離開主徑往崖邊走走,不然或會錯過其精髓部分。走在山腰,發覺也有小路往下走,想來是往沙灘的吧?但礙於時間,只好略過此地。往後的昂莊山景致更見開揚,路上的石塊色彩多姿;藍的、啡的、黃的、紅的,好不耀目。而最後山峰大嶺就在跟前,我倆一鼓作氣登上,踏足香港最東的極地─黃竹角咀。
在大嶺的標高柱,電話網絡竟出奇地清晰。我們填飽肚子,止了乾渴,放下背包便往盡處走走。但知道攀至崖岸需花不少時間,只好打消念頭。二時十分,起步回程。路上踫見一行山隊正要出咀,神情從容,心想你們也真厲害,此刻還要出咀。一問之下原來他們約好了船家在崖岸等候,難怪如此輕鬆。大家互相鼓勵一番後又再上路。我們急步而走,不用再找景點拍攝及懂得來路,速度加快了不少。此時正值西斜,行走倍感吃力。一輪奮鬥走過鳳凰笏頂,我們試著繞道,成功避開兩個溪谷,再環腰越過跌死狗,省卻不少力氣。返回船灣環湖路徑後,上攀的路段都舉步維艱。後由觀音峒、大峒經下苗田沿路折返烏蛟騰賦歸。夕暮泛紅霞;夜幕伴月華,就此結束黃竹角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