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窩位處大嶼山東南面,東臨銀鑛灣,西靠蓮花山。據明朝《粵大記》的〈廣東沿海圖〉所載,梅窩曾稱「梅窠村」;而在明代《崖山志》及清代《新安縣志》中,則出現「梅蔚山」一名。據《新安縣志》記載,宋景炎帝(即宋朝宋端宗)曾乘船至梅蔚,並築建行宮(臨時住處),有學者指梅蔚山即梅窩,為宋帝當時的居所之一(按:馬灣有一座「梅蔚」刻石,亦有學者相信該地是行宮的遺址)。
梅窩居民昔日以務農和捕魚維生。50年代,政府興建石壁水塘,截去灌溉用水,當地農業亦因而式微,而曾用作耕作的黃牛和水牛亦放歸自然。
梅窩曾是大嶼山數個產鹽地點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宋代。60年代,大量漁民湧入梅窩築建棚屋,導致鹽田污染,採鹽作業亦被逼停止。及至80年代,政府在銀河一帶興建公屋銀灣邨,漁民所建的棚屋亦遭清拆。
除製鹽外,梅窩亦曾產礦。梅窩的礦洞原為鉛礦,後來有採礦者在礦石中發現銀礦。學者估計,該礦洞早於1862年已開始投入生產,並於1886年進行大規模開採作業。1896年,礦場因銀礦質素欠佳而停產。
在梅窩與東涌之間,有一條東梅古道,為昔日往來鄉村的通道,今又名香港奧運徑。古道兩端多立村落,當中部分更興建更樓作保安防盗之用。現存更樓共計六座,包括位於梅窩的袁氏大屋東西兩座更樓(涌口更樓)、鹿地塘更樓、蝴蝶山更樓,以及白芒更樓和大蠔更樓。
這條路線除了可遊覽其中四座更樓外,更可參觀當地數座廟宇與白銀鄉等地,懷緬昔日梅窩的生活面貌。
梅窩碼頭 | 銀礦灣 | 洪聖古廟 | 文武廟 | 銀礦灣瀑布 | 北帝宮 | 鹿地塘更樓 | 涌口更樓 | 梅窩碼頭 | ||||||||
| | 1 hr | | | 1 hr | | |
在梅窩碼頭下船後右轉,在公廁前左走橫過梅窩碼頭路,到休憩公園內一探李府食邑稅山界石。及後沿著銀礦灣路的海傍徑行走,再右轉踏伍仙橋過河,接走東灣頭路。由此繞行酒店,在到達另一小橋前離開東灣頭路,左轉小徑並再在涌口村公廁左走。在下一個分岔路口右轉進入梅窩鄉事會路。其後左走,越過梅窩涌口街,再右轉經梅窩市政大廈走至盡頭的洪聖古廟。
返回梅窩鄉事會路後左轉,在第一個路口右走,往奧運徑方向行走。沿著車道前進,在分岔口依照路牌右轉往白銀鄉及銀礦灣瀑布方向(左方路徑通往大地塘村)。由此先後經過稔埔村、白銀鄉及文武廟後,再穿越白銀鄉牌樓,在分岔處左走水泥小徑,便可走抵銀礦灣瀑布。
沿路返回往大地塘村的分岔口。這回需右走循車道行走,經梅窩學校再直走至鹿地塘更樓。
從更樓往回走少許,右轉踏走水泥村徑。經過荒田後,橫過小橋,再接梅窩花園旁的村徑。及後橫過兩道行人橋後,隨即便要右轉。走過右方另一道行人橋觀賞涌口更樓(袁氏大屋)後,便要左走沿著銀河的海傍徑前進,經過梅窩政府合署(郵政局)後便可接回海傍徑走回碼頭完成行程。
無障礙洗手間、燒烤場、解說牌及涼亭
起點 | ||
渡輪 |
中環 - 梅窩 (梅窩下船) |
40 min (高速船) 50 min (普通船) |
終點 | ||
同上 |
近梅窩郵政局及碼頭的食肆(設無障礙通道)。
在梅窩鄉事會路可轉往銀石街,再經銀礦灣路返回碼頭。
電動輪椅使用者Hubberto:對於喜歡行山的朋友,大嶼山梅窩是個好地方。不論是對健全人士還是輪椅友都是一個方便好行的地方。
輪友去梅窩很方便,由中環碼頭搭渡輪很快就到。大船約需一小時,碼頭的出入通道、船隻跳板和輪椅的停泊位(可容納3至4部輪椅)等都很方便暢通。快船約需35分鐘,但因為船艙較小,通道非常狹窄,而且只得一個輪椅位;由於要在不同的船舷上落,在船艙內要繞個大圈經過狹窄的通道由左舷慢移至右舷,可真尷尬呢;此外,船艙門口與跳板之間由一個大大的半圓筒接駁,我的輪椅馬力雖大,但也是難以通過。最後需要人車分離,由幾位朋友和水手協助把輪椅推過之後再扶我上電輪。還好電池箱是鐵製的(很多電池箱以塑膠製造),不然車底的電池定會給撞破。
洗手間是多數輪友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船上並沒有無障礙洗手間。上船前可到7號碼頭(往尖沙咀)未付費區的洗手間(共兩個)或6號碼頭已付費區橫巷內的洗手間;在梅窩碼頭下船後右轉也有一個「三齊」公廁(男、女、無障礙)。我發覺梅窩有很多「三齊」公廁,幾乎每個景點都有,而且打理乾淨。
路面對輪友極為友善。當地很少機動車,大多數路面相當寬闊,離開市中心向北行約2公里到文武廟都是大馬路、水泥或紅磚鋪面。過了白銀鄉牌坊之後路面收窄,約135cm寬,兩部電輪對頭行也沒大問題。再向前行約300米左右,右邊的低窪地有一條更窄水泥路通往瀑布。臨上觀景亭的一小段路又窄又斜,輪友駕駛技術不足的話就不宜再上,而且觀景亭前空間窄小,難以調頭。
返回剛才較闊的岔路口,若繼續北行上山便是銀礦洞。那裡真的個礦洞,但小弟奉勸各為電輪友不要嘗試,硬來的話可能會燒掉摩打。我的電輪是1400W (大部分電輪是300 - 500W,有的只得200W),但過了髮夾灣之後的路段極斜,上一回我來到也不敢再上了,怕燒掉摩打呢。手輪若是有人輔助得話也有可能上得到,但回頭下來也是大有困難。觀賞瀑布之後可再去參觀兩個碉樓,沿途都是暢通舒適的平路。
食飯亦相當方便:回程過了銀石街大橋便有路邊餐廳;再向碼頭前行則有Starbucks;碼頭公廁後方也有很多熟食檔,而且可讓輪椅進入。
此行程先後遊覽更樓、廟宇、沙灘、瀑布與蓮花山,可謂集歷史文化與自然風景於一身。路線雖然較迂迴,但整體路況平緩,道路寬闊,洗手間亦很充足,是一道較理想的無障礙郊遊路線。
猶記得前年5月製作無障礙專題的時候,網友Hubberto曾經留言查詢是有否可以一起試行路線。其實我們也希望多與不同的輪椅使用者交流和同遊。畢竟除了輪椅本身的差異外,不同人的身體狀況、年紀、對各種設施的需要以及對路況的觀感都不盡相同。他們的參與及提供的意見能讓整合出來的資料更具參考價值。
因為身體的緣故及所用的輪椅較大,Hubberto平時難以乘坐巴士,只能乘搭港鐵或渡輪等交通工具。這次選擇了渡輪可達的梅窩,很高興邀得Hubberto同遊。 他的輪椅寬度雖達76 cm,但仍能通過途中較狹窄的村徑,相信這路段也適合一般輪椅使用者。在乘搭高速船(快船)時,他的輪椅無法在船艙通道轉彎,故他需要起身稍作步行。慶幸船公司的職員也很樂意協助和配合,順利把問題解決。若是所用的輪椅較大,或有多名輪椅使用者同行,建議還是選擇船艙空間較大的普通渡輪(慢船)比較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