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他和牠的南生圍

2018/04/06

A A A

不同角度的南生圍,總是很不一樣。

一隻鳥兒從河傍躍起,鼓翼而飛。牠從高空環顧,只見東側的錦田河,在西面與山貝河匯合,圍繞著一框又一框相鄰的魚塘。鳥瞰的南生圍,外形上尖下寬,像片微曲的葉子;魚塘間的土堤,如葉脈般圍起一格格的墨綠。共聚以此間的老友,可多著呢,像常見的白鷺、池鷺、蒼鷺和水鴨,還有南飛越冬的黑臉琵鷺和反嘴鷸等等。正自飛翔間,一架模型飛機在前方滑行而過。轉眼,又被一顆顆大型的鏡頭瞄準了,「卡擦」、「卡擦」之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怕人的同伴,則乾脆躲在豐茂的蘆葦床中,求取安全感。

赤桉樹們雖從遠地而來,但在此地扎根,很快就適應下來,迅速地長得高高的,並列在土路兩旁。假日的腳邊,總是人來人往:大夥兒共聚踏青,孩子們在相互追逐,偶然還有一兩條狗在恣意奔走。好奇的遊人,學著撿起一片掉落在地上的葉子,輕輕揉碎,嗅一嗅在空氣中飄散的香氣,還挨近身軀,把耳朵緊貼著皮膚,聆聽著水份「骨碌」、「骨碌」的運送聲音,上一堂有趣的生物課。儘管頭髮稀稀落落,桉樹們仍會遮風擋雨,留下一片樹蔭,好讓遊人在腳底下野餐。

那邊的招潮蟹,則愛在濕地上挖洞棲居。洞穴外的秋茄、桐花樹和老鼠簕等紅樹,集聚成一片紅樹林,保護著堤岸。雄蟹眼前的南生圍,總是給自己巨大的螯擋去了一大片,但揮動大螯來求偶和保衛地盤,自然比觀賞風景來得重要。要是有甚麼風吹草動,大螯也不太管用,還是立即跑回洞穴裡較為安心穩妥。從洞內往外頭窺望,泥灘上都是滿身泥濘的彈塗魚。牠們把身子拉直,又彈跳起來,還不時的瞪大雙眼,觀察四周,以免一不小心成了水鳥的佳餚。

畫家筆下的南生圍,又自不同。後方的遠景披上了一幕煙霞,令雲朵和山景的層次大打折扣;前方桉樹的形態不彰,樹冠的色澤也說不上青翠,甚至綠得晦暗;塘邊的棄屋牆破鏽壞,連塘中的倒影也被風吹得歪歪斜斜。他用筆尖沾一點水彩,一筆一筆的塗畫,一層、兩層、三層,再勾勒出些微細節。不完美的風景,卻完美地給寄情在畫紙上。

譚伯的南生圍,是謙遜而踏實的。他收集廢棄舊木,親手修建短小的木橋。遊人來訪時,都會在木橋上駐足,爭相留影。塘畔一處的簡陋設施,似乎比動輒逾萬的工程、刻意打造經營的景點還要吸引。除了是木匠,譚伯也是個船伕。在小渡頭招呼乘客登船後,他隨即搖動兩根木槳,以人力划動橫水渡。幾十秒間,便把人客送過數十米寬的山貝河。一趟六塊錢的小生意,為我們凝住一點回憶,留一分溫度。

其他人嘛,不少都是騎乘單車而來。在單車兩旁呼嘯而過的,不再是高速飛馳的貨車,而是一列列枝葉輕擺的桉樹。駛過凹凸不平的泥徑,高高低低的,震感從座椅傳到了屁股,該比騎在鋪設得平坦生硬的水泥單車徑更有感覺吧。一片青蔥的草地上,穿著婚紗、畢業袍,甚至是角色扮演服飾的遊人,在這處那處各自精采。他們需要的,不是與其造型匹配的攝影場景,而是南生圍的氣息。

當然,也有一撮人眼中的南生圍,只是一塊長滿野草疏林,僅餘廢棄魚塘的荒地。這塊以低廉價錢換取而來的鄉郊土地,不但鄰近市區,而且環境優美,若不開發來建屋圖利,未免太也可惜了。即使有關的發展項目一直未獲許可,也要不斷的改劃發展藍圖,嘗試闖關,無日無之。

我印象中的南生圍,總帶有一股隨意自在。這塊平原地勢平坦,無丘可登,無山可攀,視野卻甚是寬廣。站在蔥綠的平原上,即使塘畔蘆葦叢生,後方的桉樹錯落,也無阻遙望遠處的雞公嶺和一片遼遠的天空。在平緩的泥徑上穿梭,樹影忽明忽暗,不論是信步而行、任意奔跑、促膝靜坐,還是進行各式的活動,都是那麼逍遙自在。很難想像,與元朗市區不過咫尺之遙,竟有如此一片貼近自然的公共空間。有好幾段日子,南生圍儼如我們共同擁有的田園。這個美好想像,屢屢是在新聞報道發展商再向城規會申請發展住宅項目,又或是在當地發生火災時才給打破,並提醒著我,南生圍不少的土地,早已是發展商的囊中物了。

這一日,火苗起了。夜裡火光熊熊,濃煙冒升。火滅處,遺下的是焦黑的泥土,枯黃的枝葉。南生圍發生的火災,是意外吧?火頭又豈止一處。是個別事件吧?卻是發生再三。這一場火,想燒掉甚麼呢?是企圖摧毀這裡的生命,還是撕破虛假的面具,揭露了我們貪婪的本性?

南生圍一直處於發展與保育的拉鋸戰中。近年自然環境飽受發展及破壞的威脅,更往往成為城市發展的犧牲品。這場火災帶來了不少的衝擊和民間的迴響,反映事件所摧毀的不單是當地的生態和自然環境,而是我們一直珍視卻被不斷蠶食著的價值觀。

我確信的是,自然環境與動物、植物環環緊扣的關係的完整性,能持續升我們生活的條件,而她在生活中各個層面所帶來的益處,也難以簡單地以方程式量化。她為一個城市提供的養分,絕非發展經濟所帶來的收益可相比擬。若然僅將自然視作可用資源而任意榨取,漠視環境倫理,實是極為短視的行為。

被毀掉的這一片土,會緩緩的逐漸復原。燒到心坎裡去的那一塊,會烙印結疤,叫我們銘記,還有許許多多的鄉郊土地備受各種威脅。在失去之前,我們必須堅守這種價值觀,時刻為自然發聲,守護每一吋你、我、他和牠所珍惜的土地。

[本文刊於香港01週報第1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