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郊區

2018/09/26

A A A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在市區造成嚴重破壞。當市區逐漸恢復秩序之際,離島及郊區的災情近日才陸續浮現:不少村屋及建築物被大風吹毀、部分村落更因此而斷水斷電;郊區則有大量樹木倒塌、郊遊設施亦嚴重受損,麥理浩徑的部分水泥路段被風浪翻起,更有流動式廁所不翼而飛。有工作廿載的漁護署員工形容情況前所未見,而漁護署亦已呼籲市民儘量避免到郊野公園活動。

風暴過後,不少市民響應網上呼籲或自發到社區協助清理街道上堆積的樹枝和垃圾。郊區面積更廣,樹木及山路眾多,僅靠政府部門實難以在短期內一一清理。我也非常擔心郊區的 災情,所以一方面聯絡有關當局了解情況,另一方面成立「臨 時郊野義工隊」網上群組,希望可在短期內招募關心郊野的市 民協助清理郊區。短短三天,已有逾 700 名市民加入群組,可 見大家「救災」心切。

日前,我聯同漁護署與十多名義工朋友,率先到交通較便捷的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參與清理活動。由於當地有不少大樹倒下,林務護理人員需先以電鋸把較大型的樹幹鋸斷, 我們再分配人手,逐一將塌下或割下的樹幹和枝葉等從小徑移走,有系統地搬移到適當的地點,再作進一步清理或讓其自然分解。

在郊外清理山徑其實存在一定風險,因部分被吹折的大樹仍有倒塌危機,再者,不少樹幹和竹枝的邊緣或尖刺相當鋒 利,故工作時必須佩戴安全帽、護目罩及手套等裝備。加上近日天氣炎熱,參加者也需具相當體能應付大量的搬運工作。

這數天陸續有團體在網上召集義工到郊區參與清理活動,據知不少相關活動已告爆滿。在群組公布首次活動後,成員也紛紛留言表示可在不同日子充當義工。雖然我仍會儘量安排有關活動讓更多市民參與,但恐怕難免讓不少人失望。主要原因是這類活動必須事前視察工作地點,並評估其可行性,而當局亦需要調配人手配合,以及提供必要的裝備,才可讓大家在安全的環境下,有效率地清理現場。因此,活動的舉辦次數及參與人數都會有一定的限制。

市民願意投入義務工作為社會服務,絕對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事情,我也明白大眾希望為郊區重建出一分力,但安全是首要考慮,而如何適當地處理所清理的物件和善用人力,也是 重要的一環。希望有心人士和組織在籌辦活動前能作充足的準備,了解當地村民和社區的需要,並與相關部門協調,同時考慮交通配套、裝備及活動安全等措施,才可更有效率地重建社 區和郊區的環境。

[本文刊於香港01週報第130期《山臨城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