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圖

雲圖


A A A

這形態的雲,只出現一次。

雲變化無限,惟風一起,卻可能稍縱即逝。它們的不可預測性,時把平平無奇的山海風景變得立體起來。

我特別喜愛在炎夏登山逐雲,尤其那形態萬千的絮狀卷雲,膨脹如棉的濃厚積雲。這輯雲圖匯集了我十多年來在山野間所攝的雲景與天文現象,也回顧了登山賞雲期間起伏跌宕的心情。

一起眈天抬頭,看雲去吧!

在蒲台島上空展翅的大鳥
在蒲台島上空展翅的大鳥
橫欄島重疊的卷雲
橫欄島重疊的卷雲
卷雲令風景不再單調
卷雲令風景不再單調
小螺旋
小螺旋
幾絲卷雲在禾秧山上飄移
幾絲卷雲在禾秧山上飄移
像幾個大逗點
像幾個大逗點
昂平高地
昂平高地
形態多變
形態多變
渣甸山
渣甸山
風捲卷雲
風捲卷雲
破邊洲
破邊洲
狗牙嶺的風采,不枉我大暑日來攀山
狗牙嶺的風采,不枉我大暑日來攀山
老虎岩
老虎岩
大澳雲捲
大澳雲捲
滾石灘
滾石灘
夏日常見的纖維狀卷雲
夏日常見的纖維狀卷雲
鳳凰山與鉤狀卷雲
鳳凰山與鉤狀卷雲
平凡的風景忽然有了主題
平凡的風景忽然有了主題
大嶼山象山上空的鉤狀卷積雲
大嶼山象山上空的鉤狀卷雲
美麗的圖案
美麗的圖案
脊狀雲狀似椎骨
脊狀雲狀似椎骨
北丫風的脊狀卷雲
北丫風的脊狀卷雲
行走青衣自然徑時發現天空出現一條條幼細絲絨
行走青衣自然徑時發現天空出現一條條幼細絲絨
有如髮絲
有如髮絲
劃過天際
劃過天際
滿布鉤狀雲,攝於紅花顏
滿布鉤狀雲,攝於紅花顏
散開又聚合
散開又聚合
隨風變化
隨風變化
半月灣
半月灣
坐佛崖一帶海岸
坐佛崖一帶海岸
很多逗點在龍脊上飛行
很多逗點在龍脊上飛行
秋日黃嶺
秋日黃嶺
雲也亂了
雲也亂了
大尾督星夜的卷雲
大尾督星夜的卷雲

平時觀雲時也沒刻意去辨別雲種,有時欣賞它們少見的外形輪廓,又或是一片孤立的雲塊,也是一種莫大的樂趣。

一個冬甩
一個冬甩
三支香上的半月
三支香上的半月
背光的積雲顯得十分暗黑
背光的積雲顯得十分暗黑
站在渣甸山遠望一團孤單的淡雲
站在渣甸山遠望一團孤單的淡雲
蝌蚪坪上空出現相對較罕見的莢狀高積雲
蝌蚪坪上空出現相對較罕見的莢狀高積雲
莢狀也即透鏡狀
莢狀也即透鏡狀
扁扁圓圓的像團糯米糍
扁扁圓圓的像團糯米糍
大帽山側的這飛碟狀(莢狀)雲
大帽山側的這飛碟狀(莢狀)雲

雲絮有時如絲絹,有時則像畫筆一樣,在偌大的天空畫布上留下痕跡。

隨便幾劃
隨便幾劃
天空不再單調
天空不再單調
黃泥涌峽
黃泥涌峽
兩撇在長索
兩撇在長索
想是正在消散的凝結尾
想是正在消散的凝結尾
禾秧的散射狀雲
禾秧的散射狀雲
一卷雲西貢昂平上空滾動
一卷雲西貢昂平上空滾動

當雲遇上山體,會隨著山勢流動而變化,組成獨特的風景。

大帽山頂的層雲
大帽山頂的層雲
受馬鞍地形所阻的層雲
受馬鞍地形所阻的層雲
壁壘分明
壁壘分明
籠罩在蓮花山峰頂的雲團
籠罩在蓮花山峰頂的雲團
越過峰頂
越過峰頂
飛鵝山
飛鵝山
翻山而下
翻山而下
在山脊上聚合
在山脊上聚合
低雲流轉
低雲流轉
雨後幾片薄霧在蚺蛇尖半腰聚集
雨後幾片薄霧在蚺蛇尖半腰聚集
雲瀑
雲瀑
光與雲
光與雲
雲層上的大帽山雲層上的大帽山
雲層上的大帽山
該是層積雲與層雲
該是層積雲與層雲
在
在西高山觀望雲散
驟見遠方的大嶼山
驟見遠方的大嶼山

若遇上陰天,只要細心觀察,也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發現。調低相機的補光補償,常能捕捉到暗雲的動態。

飛鵝山上的絲滑雲帶
飛鵝山上的絲滑雲帶
將軍澳一帶
將軍澳一帶
躍動著的高層雲
躍動著的高層雲
有點糙面雲的波浪形特徵
有點糙面雲的波浪形特徵
這一張雲底的波浪更為明顯
這一張雲底的波浪更為明顯
草山上空
草山上空
雲層因大刀屻地形而改變走向
雲層因大刀屻地形而改變走向
暗雲配陰山
暗雲配陰山
低迴的層雲
低迴的層雲
桃坑峒前的雨幕
桃坑峒前的雨幕

有些雲種具清晰顯見的紋理,很容易吸引人們的滙意,屬中雲族的高積雲就是當中的表表者。

鱗片般美麗的高積雲,攝於梅窩
鱗片般美麗的高積雲,攝於梅窩
從大坑墩外望
從大坑墩外望
高積雲的大形雲塊均勻排列
高積雲的大形雲塊均勻排列
層狀高積雲在果洲群島上空劃過
層狀高積雲在果洲群島上空劃過
透光高積雲
透光高積雲
如一簾布幕般蓋了半邊天
如一簾布幕般蓋了半邊天
美麗的波狀雲帶
美麗的波狀雲帶
高積雲的背陽面有陰影,極具立體感
高積雲的背陽面有陰影,極具立體感
滿天雲塊
滿天雲塊
遮蔽了陽光
遮蔽了陽光
攀大帽山途中
攀大帽山途中
紫羅蘭山上觀賞雲隙光灑落海面
在紫羅蘭山上觀賞雲隙光灑落海面
手作步道工作營翌朝迎來的風景
手作步道工作營翌朝迎來的風景
鳳凰山
鳳凰山
拼圖一般
拼圖一般
一片長長的層積雲
一片長長的層積雲
具層次的雲層
具層次的雲層
向上衝
向上衝
往下墜
往下墜
荃灣海傍
荃灣海傍
日落時分
日落時分
多孔狀卷積雲
多孔狀卷積雲
屬高雲一族的卷積雲
屬高雲族的卷積雲
卷積雲的雲塊較小
卷積雲的雲塊較小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夏季的積雲和堡狀層積雲。他們亮白飽滿、輪廓清晰,總是令人感到活力和希望。

九龍群峰上的積雲
九龍群峰上的積雲
從狗肚山望向馬鞍山
從狗肚山望向馬鞍山
積雲底部平坦,頂部多呈拱形,易於辨認,圖為西貢碼頭外一列積雲
積雲底部平坦,頂部多呈拱形,易於辨認,圖為西貢碼頭外一列積雲
攀西狗牙時回身所見的卷雲和積雲
攀西狗牙時回身所見的卷雲和積雲
搭街渡也是觀雲的好時機,這是往吉澳途中所攝的八仙嶺雲影
搭街渡也是觀雲的好時機,這是往吉澳途中所攝的八仙嶺雲影
攀鳳鳥石脊途中一景
攀鳳鳥石脊途中一景
獨立成塊的積雲
獨立成塊的積雲
白水碗
白水碗
狗髀洲
狗髀洲
在欣賞風景息
蟹洞三兄弟
倘佯在雲上
倘佯在雲上
蒲台總有好天氣
蒲台總有好天氣
螺洲
螺洲
釣魚翁的層積雲
釣魚翁的層積雲
一座雲堡
一座雲堡
浪茄仔
浪茄仔
堡狀層積雲
堡狀層積雲
青山的雲層
青山的雲層
在海面上空團聚的層積雲
在海面上空團聚的層積雲
蚺蛇尖外望的一串層積雲
蚺蛇尖外望的一串層積雲
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
從海上望向八仙嶺
從海上望向八仙嶺
八仙嶺上的厚重雲層
八仙嶺上的厚重雲層
東壩上的雲泡泡
東壩上的雲泡泡
棉花糖
棉花糖
在鴨脷排上空延展中的雲團
在鴨脷排上空延展中的雲團
在極度酷熱的天氣下攀爬大蛇頂,贈獲一列亮白積雲,有如一堵空中白牆
在極度酷熱的天氣下攀爬大蛇頂,贈獲一列亮白積雲,有如一堵空中白牆
心在雲際
心在雲際
斗笠狀的積雲,是《哈利波特》分類帽吧
斗笠狀的積雲,是《哈利波特》分類帽吧
水口的積雲倒影
水口的積雲倒影
淨灘路過的西灣
淨灘路過的西灣
在欣賞風景息
清晰的輪廓
簇擁著獅子山的雲團
簇擁著獅子山的雲團
牛尾洲
牛尾洲
鴨脷排的一根手指
鴨脷排的一根手指
染黃的積雲
染黃的積雲
白雲在坳後
白雲在坳後
酷熱天氣下的米粉頂
酷熱天氣下的米粉頂
舂坎山一帶
舂坎山一帶
大帽山頂發展中的濃積雲
大帽山頂發展中的濃積雲
積雲向上延展躍動,形態如椰菜花般
積雲向上延展躍動,形態如椰菜花般

當濃積雲繼續發展,便會形成巨大積雨雲,以規模而言,可說是「雲中之王」,並隨時出現突發性強陣雨。

突發性強陣雨向斜上發展膨脹
雲團向斜上發展膨脹
即將下雨了
即將下雨了
西貢海面上的巨形漏斗
西貢海面上的巨形漏斗

那次攀上婆髻山所看到的積雨雲大概是我所看過最壯觀的雨雲了。其時不遠處的機場仍有一些陣雨,對岸青山上空的積雨雲卻是高高隆起,活像一座山塔。青山海拔583米高,粗略估計這雲塔高逾5,000米。據說積雨雲可垂直伸展超過10公里呢!

看這積雨雲與青山的高度比例
看這積雨雲與青山的高度比例
這邊龍鼓洲一帶正在下雨
這邊龍鼓洲一帶正在下雨
積雨雲未幾長出四根亮白肥大的手指來,雲底則陰暗而粗糙
積雨雲未幾長出四根亮白肥大的手指來,雲底則陰暗而粗糙
雲景太過壯闊
雲景太過壯闊

當然,天氣也會有其「陰暗」一面,降水性的雨層雲常會悄然襲來,遮蓋一整片藍天,為大地帶來雨水。

從舂坎山外望
從舂坎山外望
由高層雲發展而成的雨層雲,可見明顯下垂的灰暗雨幡
由高層雲發展而成的雨層雲,可見明顯下垂的灰暗雨幡
下攀至長洲火炬石後,雨層雲從眼前橫掃而過
下攀至長洲火炬石後,雨層雲從眼前橫掃而過
九龍坳的黑白分明
九龍坳的黑白分明
晴天將被雨雲吞蝕,惟有急步下走舂坎山
晴天將被雨雲吞蝕,惟有急步下走舂坎山
午前才藍天白雲,午後瞬時烏雲密布,攝於大澳虎山
午前才藍天白雲,午後瞬時烏雲密布,攝於大澳虎山
攀登蚺蛇尖時,剛避過面前的陣雨
攀登蚺蛇尖時,剛避過面前的陣雨
還未到龜頭嶺半山,深沉的天色迫著我們撒走
還未到龜頭嶺半山,深沉的天色迫著我們撒走
山雨欲來,直是鋪天蓋地
山雨欲來,直是鋪天蓋地
鹹田灣雨層雲下的淨灘戰友
鹹田灣雨層雲下的淨灘戰友
前一刻的大蛇頂才藍天白雲,未幾雨層雲襲來
前一刻的大蛇頂才藍天白雲,未幾雨層雲襲來
黑壓壓的烏雲掠過南丫島
黑壓壓的烏雲掠過南丫島
烏雲壓頂,末日般的景象情勢嚇人,我倆趕緊從玉桂山下山
烏雲壓頂,末日般的景象情勢嚇人,我倆趕緊從玉桂山下山

有趣的天文現象,以及日、月、雲、山、景、人的配搭也是攝影的好題材。

雞公嶺的山友
雞公嶺的山友
雲月
雲月
飛鵝山明月
飛鵝山明月
早起往梅子林工作,清晨的雲間彎月
早起往梅子林工作,清晨的雲間彎月
晨彩月華
晨彩月華
雲隙光
雲隙光
散射
散射
照耀
照耀
日暈高照馬鞍山
日暈高照馬鞍山
日暈與凝結尾組成一穿越符號
日暈與凝結尾組成一穿越符號
環地平弧
環地平弧
淡彩
淡彩
何時天才會開眼?
何時天才會開眼?
出現在蓮花山上空的卷滾高積雲
出現在蓮花山上空的卷滾高積雲
果洲群島上雲層環抱
果洲群島上雲層環抱
漏光
漏光
silver lining
silver lining

長日將盡,夜幕降臨之際,昏黃的光線為浮雲增添不同的色彩變化,誠為最引人注目的時刻。

鬱藍的蚺蛇尖
鬱藍的蚺蛇尖
巒巒青山
巒巒青山
遙看港島上空的橘黃積雲
遙看港島上空的橘黃積雲
維港
維港
最後的暮光
最後的暮光
日暮獅山
日暮獅山
一抹雲彩
一抹雲彩
層積雲
層積雲
雲條下的落日
雲條下的落日
馬鞍山環帶
馬鞍山環帶
大佛
大佛
雲彩呈幅射狀
雲彩呈幅射狀
暴風來臨前的泥涌
暴風來臨前的泥涌
飛鵝山
飛鵝山
馬鞍晚霞
馬鞍晚霞
橘色的天空
橘色的天空
日落時分的波狀高層雲,有如數層波浪
日落時分的波狀高層雲,有如數層波浪
雲團籠罩的大嶼山
被雲團籠罩的大嶼山
喜歡這橘紅
喜歡這橘紅
夏日的曙暮暉在大嶼山上空散射
夏日的曙暮暉在大嶼山上空散射
另一邊飛鵝山的反曙暮暉
另一邊飛鵝山的反曙暮暉
西貢海的反曙暮暉
西貢海的反曙暮暉
大帽山
大帽山

參考資料:

  1.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Cloud Atlas。2017
  2. 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2025
  3. WhatsThisCloud。2025
  4. 香港天文台教育資源。2024
  5. 陳燕明:《天空的彩筆》。香港自然探索學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