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澳

離島
OUTLYING ISLANDS
CROOKED ISLAND
吉澳高棚頂行山路線

A A A

吉澳位於大鵬灣以西,鄰近沙頭角邊境,是香港最北的海島,其東南面為娥眉洲與往灣洲。由於地處浪急風高的大鵬灣,其灣可作漁船的天然避風港,故名吉澳,取其吉祥之意[1];另因海島呈屈曲狀,故其英語名稱也喚作Crooked Island(意即「曲島」)。島上的最高點是位於島東高122米的雞公嶺,次之為黃幌山、涌灣頂、高棚頂、高地頂及王角頂等地。

吉澳原為漁港,盛產響螺。島上原有十條村落,分別為上圍橫頭村、西澳頂、西澳、中心澳、米房下、新圍仔、東澳、赤角頭、澳貝塘及高灘[1]。在50年代,吉澳曾有居民4,000餘人 [2]。雖然現時吉澳因村民移居海外而顯得冷清,但居民仍會在舉辦安龍清醮時回鄉,參加這個十年一度的傳統習俗。

吉澳的大部分地區已被列為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屬印洲塘景區,島上設吉澳地質教育中心,以及一段約800米長的吉澳自然步道,讓遊人登上高棚頂賞覽譽為「印塘六寶」的印洲塘眾島嶼。

路線

吉澳碼頭 吉澳大街 運動場 70米高山崗 地質教育中心 吉澳大街 吉澳碼頭






15 min 15 min

需時0.5 hr
長度2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由碼頭右走吉澳大街至劉觀南紀念運動場後,在右方的水泥石級上走至涼亭。由此右轉,循新修建的山徑登上70米高山崗。及後沿徑下走,在分支右轉小徑往吉澳地質教育中心,再右走經吉澳大街返回碼頭。

駛往吉澳島
駛往吉澳島
東澳灣
東澳灣
澳背塘
澳背塘
對岸已是中國大陸
對岸已是中國大陸
澳背塘擁湖泊般的景致
澳背塘擁湖泊般的景致
深涌
深涌

交通
起點
街渡
(星期六、日及假日)
馬料水 - 吉澳 - 鴨洲
(吉澳下船)
1 hr 45 min
街渡
(僅限獲發沙頭角邊境禁區通行證的人士)
沙頭角 - 吉澳
(吉澳下船)
-
終點
同上

補給無補給點
退出無退出點
注意無注意事項
總結

吉澳的澳背塘由數個島上的高崗與洋洲環護,如湖泊般秀麗靜美。短暫輕登小山崗,便能淺嘗小島的獨特風光;如能隨意漫遊,當能更細嘗品味當地的人文歷史與自然氣息。

後感

延續新界東北島嶼之旅,由荒島鸕鶿排前往吉澳。這天是假日,在吉澳遇上不少旅行團,甚是熱鬧。這次除了有難忘的景色外,也有難忘的新體驗。

欣賞完澳背塘後,隨隊由高崗下降,在朝碼頭行進之時,突聞背後嗡嗡聲響,瞥見數隻如蜂類的黑色飛蟲(據後來者說是黃色的)從後襲擊,霋時間只覺左方後膊、後小腿及耳朵痛如針刺。

雖然身穿長袖衣物,卻似乎都無阻利針入肉,痛得我哇哇大叫,又走又跳地直奔吉澳大街,逃離現場。對於蚊叮蟲咬,筆者也有過好幾次的經驗。如果蚊叮屬於一級的微癢;蟻咬就如五級的疼痛;那蜂螫大概便是十級的刺痛,而反應也是相對的「嘿!」;「噢!!」;「啊!!!~~~」。

後來查看官方的〈遠足安全指引〉,遇蜂追襲的應對方法是「坐下不動,用外衣蓋頭、頸,以作保護,捲曲臥在地上,待蜂群散開後,才慢慢撒離 。」不過指引裡頭有太多假設:其一是有被襲者已備保護衣物;其二是群蜂會乖乖散開;還假設當事人非常冷靜。對於一下子已被螫數次,在完全沒有外衣的情況下,急燥的我自不會樂觀得認為蜂大哥便會就此散開,故我即時的反應跟指引建議的完全相反:以手撥動,極速撒離(後來的團友也相繼中招,沿路撤退)。

至於「中蜂」的後果及處理方法,筆者倒是知道的:輕則傷口敏感腫脹,重則導致呼吸困難甚或休克;遇螫後應先將蜂針拔除,避免剩餘的毒素進入皮膚,再以清水和皂液清洗傷口紓緩腫痛及中和猜酸性的蜂毒。

以此法(以及團友的薄荷膏)處理傷口後,可幸皮膚只出現紅腫、疼痛及輕度麻痹等情況,而且也有減退的跡象。這次慘遭突襲,雖然看不清敵人的真面目而略有不忿,不過既然沒甚麼大礙,也能繼續下一個前往細鴨洲的行程,尚算可喜(待續)。

(備註:蜂螫的過敏反應與程度因人而異。同日在大嶼山便有一名男子被蜜蜂螫傷後暈倒送院。如有不適,請即求醫。)

參考
  1. 游運明:《大鵬明珠吉澳:滄海遺珠300年》。吉澳村公所值理會/旅歐吉澳同鄉會/旅歐吉澳漁農會。2001
  2. 漁農自然護理署:〈吉澳自然步道暨吉澳地質教育中心〉宣傳單。漁農自然護理署。2014
地圖

此路線為繪製版,非GPS路線紀錄。敬請留意。

日期2015/06/14
更新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