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坑水塘位於屯門九徑山以北的丹桂坑的中上游。水塘由1955年冬開始興建,1957年與藍地水塘(時稱老虎坑水塘)同日落成,現時藍地水塘主壩東端的梯級旁仍有一座碑石以資紀念。洪水坑水塘是一個灌溉水塘,當時與藍地水塘同為屯門、屏山及廈村三地的禾田供水,惟現時已沒有供水予農民使用。
何福堂書院 | 屯門徑第一段 | 藍地水塘 | 洪水坑水塘 | 洪水橋 | ||||
| | 10 min | | | 1 hr 5 min | | | 35 min | | | 40 min | | |
由何福堂書院(麥理浩徑十段終點)起步,逆走麥理浩徑上行至引水道。由此左走屯門徑第一段(右方引水道為麥理浩徑)。沿石級上走,經過涼亭至晨運園地「若夢園」後,右轉上走水泥級至涼亭。從涼亭側的花崗岩小徑下行,在分口水左轉(右方山徑為虎地郊遊徑)。經過虎地燒烤場後在車道右轉(左方車道接富地路往嶺南大學)下降至藍地水塘。
在藍地水塘堤壩東端的梯級下降,沿小徑走至福亨村路右轉。及後續右轉接上福亨村徑,經過藍地石礦場側的閘口,沿車道上升,其後遇上兩個分岔路口,先右後左,再在車道轉角處沿左方的樓梯下降至洪水坑水塘。及後再取道堤壩左側的小徑,沿丹桂坑北行,經過村屋,踏上水泥路 ,再在元朗公路下走過。最後沿丹桂坑下游一直走至洪水橋。
起點 | ||
巴士 | 各區 - 各區 (何福堂書院下車) |
- |
港鐵 | 各區 - 屯門站 (屯門站下車) |
- |
輕鐵 | 各區 – 杯渡站 (杯渡站下車) |
- |
終點 | ||
巴士 68A。68X。268X 號 | 各區 - 各區 (洪水橋站上車) |
- |
小巴 32 號 | 丹桂村 - 元朗港鐵站 (洪水橋站上車) |
- |
輕鐵 | 各區 - 各區 (洪水橋站上車) |
- |
往來石礦場的貨車非常頻密,常揚起大量沙塵,必須帶備口罩或頭巾等作遮掩。
洪水坑水塘與藍地水塘環境相若,但相比之下更為寧靜,而丹桂坑旁的小徑甚是好走。
從網止所找到的資料均稱洪水坑水塘於1963年落成,而有關來源應出自水務署。然而藍地水塘的紀念碑的碑文則顯示水塘於1957年落成,其後也有報導推斷碑石上的「落成」日是指「奠基」日。後來找到一則1957年的《華僑日報》新聞,報導洪水坑水塘與老虎坑水塘(今稱藍地水塘)同於1957年3月28日揭幕,亦是兩座水塘的落成日期,與碑石上的資料相符。
這次的行程先從屯門徑若夢園上方的涼亭走至虎地燒烤場。多年前曾走過這一段路,當時正進行山徑改善工程,弄得沙塵滾滾。後來才得知山徑被鋪上了水泥及平整的花崗岩。未知是否因為雨後路徑太過濕滑,民政事務署在欄杆上又掛了一幅「小心地滑」的橫額,令人失笑。在分岔路口的指示牌上,竟又註明前往屯門徑方向的山徑由「民政事務署建造」。民政事務署將行山徑大幅度水泥化固然令人十分痛恨,而這種「立碑留名頌『功績』」之舉,更加惹人生厭。
以下路線為繪製版,非GPS紀錄。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