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門

九龍
KOWLOON
LEI YUE MUN
鯉魚門

A A A

鯉魚門是位於維多利亞港東面的海峽,其東南兩岸分別為油塘及筲箕灣。在十六世紀的航海圖上,鯉魚門曾標示為「鹽江口」,而在明朝《粵大記》所載的〈廣東沿海圖〉上,則已稱作「鯉魚門」。

鯉魚門是香港早期的採石工業區。在清代,鯉魚門曾與牛頭角、茶果嶺、茜草灣四村結盟,合稱「四山」。礦場所生產的石材除了供應本地市場,亦外銷至廣州及順德等地,甚至遠銷荷蘭。1957年,石礦場由Far Eastern Prospecting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imited營運,開採作業於1967年停止。

鯉魚門扼守維港東面入口,歷來都是重要的海防據點。明末清初時期,鄭成功退守台灣,部下鄭建撒退至大鵬灣附近,流為海盜。雍正末年,有名鄭連昌的海盜占據魔鬼山,更在鯉魚門一帶設寨。據說此人乃鄭建後人,而其子鄭耀一,正是著名海盜張保仔的養父。1953年,當鯉魚門海濱的天后廟重修時,村民在神座後的石窟內發現一塊石碑,碑上刻鐫「天后宮,鄭連昌立廟,日後子孫管業。乾隆十八年春立。」故普遍認為此天后廟為鄭連昌所建,至已有逾260年歷史。現時該廟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在魔鬼山(今稱「炮台山」)建造一系列防衛設施,包括歌賦炮台、砵甸乍炮台及魔鬼山碉堡。位於歌賦炮台與較低處(近今鯉魚門石礦場)的砵甸乍炮台同建於1900年,前者位置較高,後者近海,各設兩座大炮。為配合調防,歌賦炮台的兩座大炮於1936年被移至赤柱;而砵甸乍炮台的兩座大炮亦於1940年被移至鶴咀的博夏勒炮台,現時炮台山只餘下炮床遺跡。

路線

調景嶺站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安聯村 砵甸乍炮台 馬背村 鯉魚門徑





30 min 15 min 20 min 20 min 15 min

需時2 hr
長度4.5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在油塘站出

鯉魚門海峽
鯉魚門海峽
海岸一角
海岸一角
石牆
石牆
破屋
破屋
人去樓空
人去樓空
簡陋的牌樓
簡陋的牌樓
正面寫上「歡迎光臨安聯村 U. R. WELCOME」
正面寫上「歡迎光臨安聯村 U. R. WELCOME」
近鯉魚門石礦場
近鯉魚門石礦場
昔日的鐵製牌樓刻有「安聯村」、「1970年」、「坑口區」等字
昔日的鐵製牌樓刻有「安聯村」、「1970年」、「坑口區」等字
砵甸乍炮台
砵甸乍炮台
另一座炮床
另一座炮床
田下山
田下山

交通
起點
港鐵 各區 - 各區
(油塘站下車)
-
小巴 23C 號 麗港城 - 油塘站
(油塘站下車)
-
終點
小巴 鯉魚門 - 旺角
(鯉魚門徑上車)
-
可步行約10分鐘至油塘站乘搭港鐵

補給無補給點
退出
注意
總結

通往墳場的海傍行人徑的視野倒也寬闊。此後先經寧靜寫意的安聯村,再探廢棄的昔日炮台遺址,行程甚短。

後感

這條路線可謂「拜山路線」,早上先去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拜山,再順道到附近的安聯村一遊。

有指安聯村近年才復村,只見村中住了兩戶人家,又有幾楝廢屋。村前的牌樓用木材搭起,一面用漆料寫上「歡迎光臨安聯村 U. R. WELCOME」,另一面是「多謝光臨安聯村 Thank U 」,與東澳古道一帶的村落待客之道可謂天淵之別。

經過安聯村後,轉入山徑時遇上幾個山友。他們一臉猶疑,探問之下原來竟是跟隨Google map指示的路線前來訪遊炮台,但對路況卻是一無所知。心想即便不作任何行前準備,起碼也得要選一個可靠的app來用嘛。Google map的行山路線資料缺漏甚多,以此作導航無疑是搵自己笨!我擔心他們在林中迷路,只好跟他說明路況,著他們循捷徑退出。

參考
  1. 郭永亮:《澳門香港之早期關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
  2. 陳天權:〈隱沒在鯉魚門的故事〉。灼見名家。2016
  3. 陳仲明、曾蓮:〈「鯉魚夜月」醉浪漫——鯉魚門小故事〉。大紀元時報。2018
  4. 張瑞威:〈鯉魚門的歷史、古蹟與傳說。正文社出版有限公司〉。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第20期)。2000
  5. 劉李林:〈魔鬼一山多用 罕見多重廢墟〉。明報。2019
  6. Hugh Farmer:Beryl Mining at Devil’s Peak。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2016
  7. Tyman Mellor:〈Beryl Mining at Devil’s Peak。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2017
地圖

此路線為繪製版,非GPS路線紀錄。敬請留意。

日期2021/11/20
更新202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