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陀弄蝶

黑斑陀弄蝶


A A A

有一段時間,對蝴蝶很感興趣。不但行山時會留意在身旁出沒的蝴蝶,還特地購買了兩本蝴蝶圖鑑,後來更添置了一顆定焦鏡頭來拍蝶。不過,至今我仍是那類愛賞蝶但又對牠們不甚了解的「特有種」。

鳳蝶、蛺蝶或眼蝶等,都是比較容易辨認的蝴蝶,弄蝶卻最叫人頭痛。弄蝶是一種中型至小型的蝴蝶,現時香港共記錄了60多個品種。牠們的翅膀大多以素淡的色彩為主,外表較為暗沉,外型則有點像飛蛾;但一般來說,牠們的觸角像個鉤子,有別於一般蝴蝶的像根棉花棒,又或飛蛾的像把掃帚。

弄蝶多作短距離的飛行,而且速度很高。部分品種在停留時愛把雙翅開開合合,乍看像架紙飛機。弄蝶沒有鳳蝶的自信滿滿,又不像蛺蝶的神經兮兮的,也不會如珍蝶的愛理不理,感覺上就是安安靜靜的一群。以往在行山時,常發現不少色彩醒目的橙橘色弄蝶,但牠們的外型、紋理、前翅和後翅,背面及腹面的色斑位置和大小看來都很相似,常常搞得我頭昏腦脹。幸好我有「辨蝶殺手鐧」,就是依賴蝴蝶生態調查員,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本活圖鑑嘛。

這次他們帶我來尋找一種較罕見的品種——黑斑陀弄蝶。這種弄蝶在越南首次被俄國科學家發現。在2002年,漁農自然護理署職員也在西貢榕樹澳發現此品種。現時只有越南北部及香港有牠們的紀錄,中國大陸並無分佈。

自備「飲管」的黑斑陀弄蝶。牠們的後翅外緣有一列黑色斑點,前翅上則有數個半透明斑紋

黑斑陀弄蝶屬於一年一代的蝴蝶,其生命周期會持續一整年。牠們大部分時間都是以卵、幼蟲或蛹的形態出現,約在5月至6月間則羽化為成蟲。故此,要是錯過了這段觀賞期,便要再等上一整年了。

由於蝴蝶的幼蟲只會進食特定的植物(托竹是黑斑陀弄蝶的寄主植物),只要找到這些寄主植物,便有機會發現牠們的蹤跡;我尋蝶的法子則是黏著生態調查員,大大增加找到牠們的機會。

這日,我們沿著村徑下行不久,已在林邊發現一隻黑斑陀弄蝶。牠停靠在腳旁灌叢的一片葉子上,給我們嚇飛後,在附近徘徊一會後又飛回原地。只見牠飛降在一泡動物的糞便上,伸出原本捲曲成一團的吸管吸取汁液。牠還把身子轉來轉去,試著找個有利位置大快朵頤。不一刻牠又彎曲著腹部,排放體液把糞便弄濕以便吸食。原來大多的弄蝶都有這樣的習性呢。

弄蝶的觸角呈鉤狀
在吸食糞便的汁液
弄蝶會彎下腹部排放體液來軟化食物

想不到,在這人工化的水泥徑的林邊,竟遇上這種罕見的蝴蝶,只怕大多山友路經此地時也不會怎麼留意,可知道,不少外地的觀蝶者卻會慕名而來一探這弄蝶呢。

林地附近還有不少體型頗大的黃猄蟻
如蝴蝶般鮮艷的虎紋長翅尺蛾

有時會覺得,我們在遇上罕見物種時每每顯得特別雀躍和大感興趣。雖然這種反應是人之常情,而在保育層面牠們也確實值得我們關注,但是久而久之,我們還是會不經意地把注意力側重在較稀有的物種上,而將數量較多的常見物種視為「普通嘢」,對牠們不屑一看,甚至不予關心。然而,就整體的生態環境而言,常見物種的價值絕不比其他的低。誰敢斷定,這些常見的物種有一天會變得稀有和罕見?

在野外觀賞動植物時,不忘時刻提醒自己,在愛護珍稀物種以外,也同時要懂得欣賞這些「普通嘢」。


參考資料:

  1. 羅益奎,許永亮(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情報──蝴蝶篇》。郊野公園之友會,天地圖書。2005
  2. 饒戈:《香港觀蝶圖鑑觀蝶地圖》。野外動向,香港鱗翅目學會。2004
  3.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Hong Kong Biodiversity: Issue 5。2003
  4. J. J. Young & Philip Lo:Another new skipper recorded in Hong Kong - Thoressa monastyrskyi Devyatkin, 1996。Hong Kong Lepidopterists' Society。2003
  5. A. L. Devyatkin:New Hesperiidae from North Vietnam,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genus (Lepidoptera, Rhopalocera)。Atalanta。1996
  6. 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的蝴蝶〉。2018



[以上內容由漁農自然護理署資助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