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上洋

西貢
SAI KUNG
TAI NO SHEUNG YEUNG
大腦上洋

A A A

大腦位於西貢黃牛山以南。其村落雖已荒廢,惟連接村落的磴道及一台製糖用的石磨仍保存完好。遊人仍可由麥理浩徑第四段的小徑或界咸前往。

路線

蠔涌 界咸 大腦 大腦上洋 石芽背 黃泥頭





30 min 25 min 10 min 25 min 40 min

需時2.5 hr
長度5.5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在蠔涌沿蠔涌路一直行走至分支,右走(左方為大藍湖路)界咸路經過過涼亭不久,在閘口前左方的燈柱旁接上古道。沿古道上走至大腦村的曾氏宗祠。先往右方觀看石磨,及後在宗祠的左方接山徑及古道上走接至大腦上洋的廢村,續沿山徑往左橫移,徐徐上升,最後接上麥理浩徑第四段。隨徑左走一小段後在分支右轉至石芽背,再循山徑下走至車道。右轉數步後便可循左方水泥小徑下走至黃泥頭。

大腦古道(左)細瘦的磴道(右)
大腦村
大腦村
幽深的村落
幽深的村落
村前有一條河道
村前有一條河道
回歸自然
回歸自然
製糖的石磨
製糖的石磨
石磨的主要結構仍保存完整
石磨的主要結構仍保存完整
草莽與石牆
草莽與石牆
大腦上洋
大腦上洋
一幅高起的石牆
一幅高起的石牆

交通
起點
巴士 92 號 鑽石山港鐵站 - 西貢
(蠔涌下車)
-
小巴 1。1A。1M。1S 各區 - 西貢市
(蠔涌下車)
-
終點
巴士 83K。83S。
83X。86 號
黃泥頭 - 各區
(黃泥頭總站上車)
-
小巴 65A。65K。65S 黃泥頭 - 各區
(黃泥頭總站上車)
-

補給無補給點
退出

在界咸可循左方車道往大藍湖,再接水泥小徑經蠔涌谷返回蠔涌。

注意
總結

路線遊走大腦的石磴古道,在林蔭下探索古老的製糖工具與尋覓廢村的遺址,緬懷昔日山村氣息。

後感

循大腦古道徐徐上行,只見古道狹瘦,而村屋座落溪旁,布局與黃竹山村非常相似。在途上踏磴道、觀石牆、穿破屋,重拾零碎的鄉村遺跡,重塑昔日山村的景象。在各種遺跡中,以大腦村路旁的一台石磨最為惹人注目,也令人佩服前人的智慧。

這項製糖技術早於300多年前已紀錄在當時的科學技術著作──《天工開物》[1]。此製糖工具的結構是將兩塊長形木板橫放,分置上下,並在木板左右兩端鑿孔安柱,以固定其位置;再在上方木板另鑿兩孔,分別安裝兩條木柱作主軸,其中一條木柱較長以安裝犁擔;兩條木柱及木板下方分置兩個滾輪;每個滾輪的較上方均可安裝木齒,如齒輪般可互相縫合[1][2];而其運作原理則是利用畜力帶動滾輪,壓榨糖蔗,再在下方具凹糟的木板收取汁液。

據1912年的資料顯示,香港新界北曾廣植甘蔗[3]。另外西貢北約、上水打鼓嶺[4],以及大埔樟樹灘也曾有種植甘蔗的紀錄[5]。The Hong Kong Naturalist 的作者指在1893年在港島曾發現一台石磨,並繪畫草圖。當時石磨上的木製部分俱在,估計不久前仍在使用[2]

蘇格蘭旅遊作家Gordon Cumming曾記述她1879年在香港有關製糖的見聞:石磨由三頭牯牛(即已閹割的公牛,一般較為強壯、性平靜而易於訓練)拉動犁擔推動;工人將甘蔗放進兩個向內轉動的滾輪間壓榨,並以容器收集汁液;另一名工人則在後方將蔗渣取出[6]。而剩下蔗渣則可用作火把及燃料[3]

由此可見,這種製糖技術在香港最少應已有120年的歷史。

現時大腦村的石磨的所有木製的部分已遺失,但主要石製結構如滾輪、基座,以及左右兩方的石柱仍大致保存完好。只是前人的匠心工藝,在今時今日只怕不比鄉村土地更具意義了。

參考
  1. 宋應星:《天工開物》。台灣商務印書館。2011
  2. A.H. Crook and L. Gibbs:Hong Kong: Some Early Notes on its Natural History. The Hong Kong Naturalist (Vol. 5). 1911
  3. G.N. Orme:Report on the New Territories 1899 - 1912. 1912
  4. 饒玖才:《香港舊風物》。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1
  5. 邱東:《新界風物與民情》。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
  6. Gordon Cumming:Wanderings in China. Edinburgh : W. Blackwood. 1886
日期2014/12/06
更新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