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呀搖,船隻不停地的上下搖曳,慢慢從馬料水碼頭起航。
這個星期日,我跟一眾生態調查員乘船出海,計劃一連走訪數個香港東北面的島嶼去統計燕鷗數量。
燕鷗是一種中小型的海鳥,牠們的羽毛以白色為主,其體型修長,有一雙狹長的翅膀,尾巴大多呈深叉形,形態優美。
全球共有45種燕鷗,香港境內則錄得13種。每年的五月至九月,都會有三種燕鷗來到香港的海島停留及繁殖,包括黑枕燕鷗、粉紅燕鷗和褐翅燕鷗,其餘的數種燕鷗則是在春季及秋季遷徙時過境香港或偶見於香港。
當船隻漸漸遠離岸邊,發現兩隻燕鷗在船尾徘徊,想要捕捉因翻起的水花而跳起來的小魚。後來駛到一座細小的孤島時,風雨更大,船身也搖晃不定。只見數隻燕鷗無懼風雨,在海面上急速掠過,一下子機靈地轉向,已不見了蹤影,不愧是海上的精靈。
其後來到一個目標島嶼,從遠處已見過百燕鷗在島上來回衝刺。這時的海浪更大,船隻往兩面傾側得很厲害。透過長焦鏡頭外望,想要對準急速掠過的燕鷗,卻是這一秒對著天空,下一秒又對著海面。這時要站穩已經不易,更何況要拍攝呢?
船隻繞著小島航行,上下搖晃,我們幾個在暈船欲吐,卻見燕鷗們在島上悠閑憩息,整理羽毛; 在浪濤翻滾的海上互相追逐。牠們一時靈活轉身,高速轉向;一時疾飛俯衝,捕魚覓食;一時又紛紛振翅,有默契地聯群飛翔。在我們看似惡劣的環境,對牠們來說卻是安心棲居的安樂窩。
雖然這次拍出來的照片既不專業,也不精采(好一個藉口,嘻嘻),但可幸仍能目睹燕鷗獨自衝刺,群聚飛舞,而更慶幸的是,燕鷗們似乎也沒有受到驚嚇,悠然地在島上憩息,自在地在海上覓食。
為了交差,這次連拍得不到家的照片也得拿出來獻醜。其實一張生態照片,除了主題、構圖、色彩和光線運用等要素外,最重要的還是攝影者對自然的一份尊敬。今日網絡上的風景和生態照片氾濫,為了爭取有利位置,拍一張獨一無二的照片,我們很多時候都忽略了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早前有報導指有遊客登上了燕鷗棲息的小島,進行航拍,更懷疑破壞鳥蛋。雖說這可能只是個別事件及個人的不當行為,但今日結隊往外島探遊的活動極之頻繁,行山隊、行山群組、生態導賞團的領隊或活動組織者的責任更為重要。畢竟絕大多數燕鷗繁殖的地點都並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到達,只能自行僱船隨隊前往遊覽,而大眾對於燕鷗的生境及人為活動對牠們所造成的影響也認識不深。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應當避免在燕鷗繁殖的季節走訪相關島嶼,而無論何時何地,也應儘力約束團員避免作出干擾的行為;而觀鳥的活動亦應保持適當的觀賞距離,並遵守觀鳥守則。
我們有的,是選擇。香港島嶼眾多,遊不完也探不盡,我們大可另覓海島或在非繁殖季節遊覽;如要觀賞雀鳥,可使用高倍數的望遠鏡;想要拍得精采的生態照片,也可用上遠攝鏡頭。但登上燕鷗繁殖的島嶼,干擾牠們的日常生活和棲息地,最終卻只能留給牠們唯一的選擇──永不回來繁殖。
我們該怎麼選擇,再也清楚不過了。
有關燕鷗的資料及觀賞守則,可參考:〈愛護燕鷗 - 保護牠的繁殖地點〉
參考資料:
[以上內容由漁農自然護理署資助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