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竹角咀:鬼手岩

新界東北部
NORTHEAST N.T.
WONG CHUK KOK TSUI:DEVIL'S FIST
黃竹角咀

A A A

黃竹角咀是位於新界東北端的岬角,南倚大赤門,北臨黃竹角海。此岬角外型狹長扁平,英語作Bluff Head。它是境內最長的山咀,由鹿湖峒起,向東北方伸延,直指大鵬灣。

據化石證據顯示,黃竹角咀擁有香港最古遠的岩層。該地的岩石屬於碎屑岩沉積岩,包含砂岩、礫岩、粉砂岩和頁岩。因地質構造運動影響,其海角處的岩層由原本水平的狀態傾斜成近乎直立的狀態,蔚為奇觀,而受風化及侵蝕而成「鬼手岩」更成為當地的地標。2009年,黃竹角咀被劃為香港地質公園的赤洲——黃竹角咀景區。

黃竹角咀位置偏遠,但其東北端的大嶺卻構築設了一座石砌建築物。建築物外圍呈圓形,由三層石塊堆疊而成。一般相信此建築物是乃清康熙七年(1668年)為加強海防而於新安縣(即今香港及深圳一帶)所建的二十一座墩台中的黃竹角墩台(烽火台)。此墩台後來改作瞭望台,設兵十名。

徒步探遊黃竹角咀並不容易。長程路線可考慮由烏蛟騰或大美督起步,經船灣淡水湖郊遊徑至黃竹角咀再折返;短途可自費乘搭小艇登上岬角的東北岸起步,再逆行前往烏蛟騰或大美督;一般遊客則可選乘周末往來馬料水與荔枝窩的街渡,從船上遠賞岬角及鬼手岩。

路線

烏蛟騰 馬頭峰 赤馬頭 環嶺坳 大峒 觀音峒 石芽頭 鹿湖峒 鳳凰笏頂 白角山 昂裝山 大嶺 鬼手岩 大嶺 昂裝山 白角山 鳳凰笏頂 郊遊徑 鵝髻頂 虎頭沙 三門山 長牌墩 伯公咀 主壩 大美督
























30 min 30 min 35 min 10 min 10 min 20 min 30 min 1 hr 10 min 10 min 25 min 20 min 25 min 25 min 5 min 15 min 1 hr 40 min 25 min 30 min 20 min 30 min 30 min 30 min

需時10.5 hr
長度30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在烏蛟騰路停車場後方踏橋過溪,循古道右轉數步,便是此行的路線起點。沿著船灣淡水湖郊遊徑上攀,先後經馬頭峰、赤馬頭、環嶺坳、大峒、觀音峒、石芽頭,再走至鹿湖峒。

由此離開郊遊徑,循小徑東行,翻過跌死狗。越澗後在分岔口直走(左方山徑可通往烏洲塘)深密小徑,攀上小丘後下降穿林,走至一分岔路口。由此左轉(右方橫腰小徑可通往船灣淡水湖郊遊徑),沿小徑先後經鳳凰笏頂和白角山。之後離開主徑輕登昂裝山(山頂一段路向模糊,可略過不走),再返回主徑再上走至大嶺。經過黃竹角墩台後,穿林覓徑南行,再接碎石小徑急降至海濱。左轉踏走海岸岩石,走至鬼手岩。

及後沿路折返,繞過昂裝山,一路逆走至跌死狗前的分岔路口。在岔口左轉,沿橫腰山徑走回船灣淡水湖郊遊徑至標距柱C2614及C2615之間。沿著郊遊徑左走,繞鵝髻頂、經虎頭沙、三門山和長牌墩走抵伯公咀。走過副堤壩後接上車道,最後橫過主堤壩下降至大美督完成艱辛的旅程。

黎明時分
黎明時分
近中央小島是執毛洲
近中央小島是執毛洲
登上馬頭峰
登上馬頭峰
朝陽
朝陽
淡水湖主壩與馬屎洲
淡水湖主壩與馬屎洲
高聳的馬鞍山
高聳的馬鞍山
往灣洲
往灣洲
三椏灣
三椏灣
波光粼粼
波光粼粼
後方已是大陸
回望馬頭峰一帶
回望馬頭峰一帶
船灣淡水湖
船灣淡水湖
氧化鐵的赤紅之色
氧化鐵的赤紅之色
早上的光線令山咀更富層次
早上的光線令山咀更富層次
蚺蛇尖
蚺蛇尖
往灣西頂
往灣西頂
紅石門
紅石門
紅石門
紅石門
後方是吉澳
後方是吉澳
跌死狗
跌死狗
小心一點便可
小心一點便可
踏上出咀之路
踏上出咀之路
深密的小徑不太好走
深密的小徑不太好走
攀白角山
攀白角山
紅彤彤地
紅彤彤地
有說此灘叫「大王灣」
有說此灘叫「大王灣」
黃竹角墩台
黃竹角墩台
娥眉洲與往灣洲之間的直門頭
娥眉洲與往灣洲之間的直門頭
墩台的圍石
墩台的圍石
黃竹角咀海濱
黃竹角咀海濱
像隻劍龍
像隻劍龍
拐個灣便快到目的地
拐個灣便快到目的地
發現鬼手岩沒有
發現鬼手岩沒有
好大一塊豬腩肉
好大一塊豬腩肉
幾近垂直的沉積岩
幾近垂直的沉積岩
鬼手岩!
鬼手岩!
Iron Man 之拳?
Iron Man 之拳?
終於相見
終於相見
側看像火把
側看像火把
日暮時分
日暮時分
路程不短呢
路程不短呢
大帽山
大帽山
往長牌墩前進
往長牌墩前進
湖中小山咀
湖中小山咀
老虎笏
老虎笏
落日
落日
一趟來去,太陽西沉
一趟來去,太陽西沉
八仙嶺之暮色
八仙嶺之暮色

交通
起點
小巴 20R 大埔墟港鐵站 - 烏蛟騰
(烏蛟騰總站下車)
30 min
終點
巴士 75K 大美督 - 大埔墟港鐵站
(大美督總站上車)
40 min
巴士 275R
(假日)
新娘潭 - 大埔墟港鐵站
(大美督上車)
30 min
小巴 20C 大美督 - 大埔墟港鐵站
(大美督總站上車)
25 min

補給無補給點
退出
注意
總結

徒步環湖的堅持,換來出咀摸手的感動。一整天的旅程不但豐富而滿足,更強化了自我身心的信靠。行程極具挑戰性,計劃時必須充分考慮天氣和路況等客觀因素,以及體能和裝備的需要,安全為上。

後感

心情低落的日子,走一條高強度的路線,試圖把焦點從一片迷茫中轉移至行程上。

上一回踏足黃竹角咀已是2007年。當時抵達墩台時已近下午二時,礙於時間未有攀降至鬼手岩。後來參加旅行團遊往灣洲與娥眉洲,同行團友轉乘小艇,一窩蜂的湧到岸上,紛紛爬上鬼手岩拍照留影。對此甚感不以為然,也就沒有跟上。那次雖是咫尺之遙,卻只能遠遠的站在船上觀賞拍照。

一直想望嘗試這條「環湖出咀」路線。非因此乃所謂「考牌路線」,而是只想全程以徒步的方式一探境內最長的岬角與鬼手。

行程的難度極高,物色能力相近的同遊者難,互相照看也不易,故此一直屬意獨行——或者說,我的自信僅能自理,不敢自負得邀人同行。要是勉強的話,對雙方都絕非好事。路途雖不險惡,但「長程獨行」卻是危險的近義詞,精神上難免有點包袱。行程擱在心頭,一拖已是好幾年。

計劃此行程首要考慮天氣。冬季天氣涼快而穩定,空氣濕度低,唯一缺點是日照時間較短。天文台預計2月17日寒流抵港,氣溫約8至15 度,大致天晴,正好適合出遊。

選線方面,要是經由下苗田登上大峒,路程該會更短更易,但既然要走當然還是全走船灣淡水湖郊遊徑。雖然,眾所周知,這條郊遊徑怎麼也搭配不上「郊遊」的形容。起迄點則考慮了回程交通的便利性;而馬頭峰一段的起伏較大,如安排在行程末段的話相信也較為吃力。故此這次預計由烏蛟騰起步,沿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先攀馬頭峰,再經由鹿湖峒前往黃竹角咀,下探降鬼手岩後再折返至郊遊徑往大美督。

此行程長達30公里,預計要花上12小時;途中並無補給站;自鹿湖峒至黃竹角咀之間也沒有退出點,而遮蔭也極少。路程比我習慣行走的7至8公里相差了一大截,漫遊可不是一個選擇。我不敢托大,給自己三點提示以應付行程。其一是分段目標:理想時間是十時走抵鹿湖峒;下午一時下探鬼手;四時返回郊遊徑;晚上七時抵達終點大美督,最壞打算是天黑前走抵郊遊徑。其次是注意體力消耗,留力應付後半段的路程:在平坦或下降路段急步而行;攀升的路段儘量穩步上升,少勉強,多休息;急降路段則小心下降免於受傷;除非有餘裕,否則不作大休,每個站點只稍作停留,氣順力復便走。其三則是控制糧水:每隔一段時間補充熱量、水份和電解質。

出發前已考慮了這麼多,可見我心情還是滿緊張的。

首班開往烏蛟騰的小巴實在過早,無法趕及,只好乘搭6時40分的班次。抵達大埔墟站時天還未亮。小巴開出之際,天邊開始泛紅。駛上新娘潭路後,車上只餘我一位乘客。車子沿船灣淡水湖畔行駛,太陽在淡水湖東岸丘巒的煙靄中冒出,比常見的日落添了幾分橘紅。

郊遊徑起點是條古道。脫下口罩,認真作熱身運動,再整理裝備後便開始登山。雖說要輕裝上陣,但一番收拾,最終還是攜了一機兩鏡,連同糧水和必要裝備,估計背包依然重達9公斤。

沿徑上攀,只見太陽從老圍村屋後升起。登上馬頭峰,遙目馬鞍山,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外地旅行晨起爬山的清新寥寂。此後是一路持續不斷的升降。平日熱鬧的郊遊徑此刻成了無人之境,讓我獨享船灣淡水湖的寧謐祥和。抵達鹿湖峒,時間為10:15,比預期晚了15分鐘。

攀上跌死狗,循水平的視角東望,四公里長的黃竹角咀像被壓扁了似的擠壓在一塊,彼岸的蚺蛇尖則在逆光下孤高傲岸。回望身後,竟見有山友正朝我這邊走來,帶來一絲人氣。

沿徑跨越澗道後,道分左右二途,左方的支徑甚是清晰,想是通往烏洲塘。直走前方的深密小徑,登上小丘,來去繞走好一會才尋回正確的山徑。此後再也不見該山友的蹤影,只望他只是循原路退出或循支徑而去。

打從踏上黃竹角咀,身體便與兩旁的植物糾纏不休。持續的蹲下、低頭、跨步、側身和彎腰,活絡了全身的肌肉。樹梢不住的劃過背包,簌簌地響,還夾雜著粗重的氣喘聲和呼呼風聲。

出咀路上,隔海的往灣洲一路伴隨,風景說不上多變。正午的陽光從頭上直射下來,更把島嶼大小山巒照得生硬,毫無活力。地圖上看似沿平緩的稜線,走起來起伏倒是不少。

後來試著踏足昂莊山頂,豈知又在山頂迷了路。花了十多分鐘,才擺脫叢困,走到黃竹角墩台。舊地重遊,彷彿只是數年之別,不意竟爾相隔十三年。墩台前豎立著一塊寫上「康熙七年(1668年)」牌子,不知是由誰標立。

「還未完成呢......」我心想。接下來的一段路我從沒走過,隨即撥草而行,覓路急降至海濱。攀爬岸邊岩石朝最後的目標-鬼手岩-進發。面對深不可測的大海,我總是心存敬畏,而且身為「綑邊菜鳥」,心情難免緊張。此時仍值潮漲,水位高達1.72米(高流灣潮汐站紀錄)。暗自思忖會否在最後關頭被潮水所阻,功虧一簣。果然,一幅高大岩壁堵住去路,難以攀越。幸好還能踏著濕漉的石頭從岩邊跨過。要是來晚一點,只怕這踏腳石也會被潮水淹沒。

在岩岸走不數步,迎海一望,哎唷,終於相見了,鬼手岩!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眼前這鬼手,約莫1.7米高,比想像中矮小。嶙峋的岩面,如四指屈曲,呈握拳狀,下半部略窄,宛如手腕。嗯,不就是Iron Man 的拳頭嗎?身後的偌大山窩,岩層幾近垂直,赭紅微黃之色相間,像塊垂吊著的肥膩豬腩肉。泥黃、赭紅、粉白的礫石佈滿一地,彷彿才剛從岩層上剝落下來。

匆匆拍照,填肚止渴,又要起步了。儘管不捨,但回程的路程仍然久長,無法在此久留。在黃竹角咀的海角逗留的十多分鐘,差不多是整個行程中停留「最長」的一個點了。

回程又再急攀而上,只覺右腿的肌肉有點繃緊。在大嶺稍作紓緩後,便沿路回頭折返。此刻已比預計慢了半小時,需加緊腳步。在跌死狗前的分岔處,取道左方較平緩的橫腰小徑。

重返環湖路徑,時間是4時14分。在寬坦的郊遊徑上伸展四肢,好不舒暢。頓覺之前在叢林中好像有兩、三個小時沒挺直腰似的。緩一口氣,在手機發送訊息:「船灣環湖徑」,以示抵達安全的地點。從一開始,我便每小時報告自己行蹤,傳送實時位置。這大概是長程獨行最起碼可以做的安全措施吧。

郊遊徑的指示牌上,顯示離大美督還有3.5小時的距離。路程不短,但總算是完成了最艱難的路段,心情已然大大放鬆。接下來不用趕急,步速平穩地行走便可。此段仍有不少升降,甚為吃力,卻有夕陽相伴。回想起晨早的日出,一切頓然圓滿起來。

沿車道繞行過,來到白沙頭的一道閘口。閘門很細小,想是水務署為了防止民眾攜帶單車入內。單車是進不了閘沒錯,但瘦削如我竟仍要微微側身才能擠過,未免搞笑。

6時30分,天已全黑。主堤壩是條畢直大道,頭燈無需上場。自覺狀態還好,至少沒有走到崩潰的邊緣。雖然,再走一遍的意欲實在不大。

穿上風衣,安靜平和地走完這最後一段路。嗯,剛好在12小時內走畢。

回想最初,對環湖出咀這條路線總是躍躍欲試,抱著「試一下無妨,看看行不行」的心態。目標雖是徒步探遊鬼手,但無可否認,焦點還是放在行程的難度上,跟黃竹角咀無關,也甚至跟鬼手岩扯不上關係。

這條路線並非新創,遊者頗眾,不少人更嘗試在炎酷的環境下、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可以預期,將來會出現更多難度更高路程更長的路線。一如跑山賽事,賽程正不斷向增加路程的趨勢發展。以走畢全程作為能力的證明,只有假想的指標意義。

相比以完成行程作為切入點,透過對客觀環境的應對能力、對身體心靈的瞭解信靠,探索內在的心理能量,相信更能發掘這條路線的潛在益處。

這日,從起點走到終點,從日出走到日落,由天亮走到天黑。一整天獨自走路,不用客套說話,不需強裝笑臉,也不需擺出任何姿態,又或者試圖表現自己。一副心思,全都放在腳步上。

查看電腦、回覆訊息、滑動手機、繳付帳單。生活的日常,讓我們學會把手頭上的工作雜事細務一一完成。卻不知已有多久,沒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這天,只做一件事。

一趟山咀來去,像是給自己打氣,給自己擁抱一下,力度剛好。獨行本身,已是最大的依靠和陪伴了。

願這條路,把我拉回軌道上去。

參考
  1. 歐達敦(香港理工學院)、潘納德(香港政府土力工程處):《香港岩石》。香港市政局。1988
  2. 漁農自然護理署: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2017
  3. 土木工程拓展署:《香港地質四億年的旅程》。2009
  4. 香港史學會:《香港歷史探究》。香港史學會。2011
  5. 香港史學會:《文物古蹟中的香港史 I》。中華書局。2014
地圖
日期2020/02/17
更新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