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嶺位於新界北邊陲,鄰近沙頭角邊境,標高492米。昔日山嶺西北面的部分區域被列為禁區,遊人只能遊覽其東南的地區。由2012年2月起,當局分三階段開放新界北的邊境禁區。開放的地區包括沙頭角、米埔,以及得月樓村、料壆村、信義新村、馬草壟村、落馬洲村、下灣村和蓮麻坑村等地。
紅花嶺一帶有不少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除了二戰時期的防衛設施外,也有兩座麥景陶碉堡(MacIntosh Forts)。1940年代末期,國共兩黨發生內戰,大量難民為逃避戰亂紛紛由大陸湧入香港;在邊境亦不時發生持械匪徒與港警槍戰的事件。為加強邊防設施以阻止難民繼續湧港,時任警務處處長麥景陶(Duncan MacIntosh)於1949年至1953年間下令在深圳河邊境的山嶺上建設七座觀察哨站(observation posts)。由東面至西面,七座碉堡及其位置分別為:伯公坳(沙頭角)、礦山(蓮麻坑)、白虎山(香園圍)、瓦窰(打鼓嶺)、南坑(文錦渡)、馬草壟(落馬洲)及擔竿洲(米埔)。
七座碉堡的結構大致相同:主體為八邊形或圓形的兩層高建築,兩翼則是單層式的設計,而其外牆均以墨綠作為主色調。當時碉堡內,除了備有監察設施外,同時亦具廚房、臥室與水塔等生活設備,以便警員長期駐守。由於外型特別,故碉堡又曾被稱作麥景陶教堂(MacIntosh Cathedrals);另有說在礦山的碉堡建成之時,蓮麻坑村的客家人因不懂英文「post」,將其叫作波士樓。2009年,碉堡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建築物。現時碉堡已改為自動操作作監察用途,其外圍亦架起鐵絲網,禁止遊人內進。
紅花嶺之西北面為蓮麻坑。蓮麻坑盛產山橙(本地原生的木質藤本植物),而原居民稱山橙為「蓮麻」,故該地有「蓮麻坑」之名。蓮麻坑村是一座具三百多年歷史的村落,村內有不少歷史建築,包括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的葉定仕故居,以及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蓮麻坑古橋、葉氏宗祠和官氏宗祠等。位於在蓮麻坑村東面的礦山,曾經是香港規模最大的礦場的所在地。礦山的礦藏以鉛、鋅、黃鐵等礦物為主。礦場始於19世紀初,在1930年代進入全盛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礦場一度由日軍操控,開採鉛礦作軍事用途。戰後礦場雖恢復生產,但其後卻經歷多番變遷,影響礦場的開採作業,同時又因鉛價下跌,礦場最終在1958年停止運作。現時礦場雖已荒廢,但仍可發現五至六個礦洞遺址。其中的六號礦洞規模最大,具三個大型洞口,內裡四通八達;部分礦洞卻成了蝙蝠棲息地,並於1994年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當局亦已封閉該礦洞禁止遊人內進。
紅花嶺的山嶺主線是由西南面的水泥軍車路至東北面的山咀村路;東面可由下担水坑村循隱徑上走;南面則可由塘肚村、沙頭角公路近禾坑段、上麻雀嶺村或立和村上攀;而蓮麻坑村及礦場等地亦可連接至紅花嶺的北面山徑。
下担水坑村 | 山咀村路 | 伯公坳麥景陶碉堡 | 新桂田 | 蓮麻坑礦洞 | 礦山麥景陶碉堡 | 紅花嶺 | 禾徑山路 | 沙頭角公路 | ||||||||
| | 10 min | | | 1 hr | | | 1 hr 35 | | | 10 min | | | 35 min | | | 50 min | | | 10 min | | |
在下担水坑村下車後,往沙頭角方向前行不久,循山咀村路上走,及後在左方轉接山徑,經過軍事遺跡,上攀至一斷裂了的標高柱。走過第二支標高柱後,在電塔下走過,隨徑上攀,再沿附設繩索的崎嶇山徑上爬至廢棄了的哨站(往前行可一直上走至紅花寨及紅花嶺)。由此右轉急降,及後留意右方的草叢間的支徑,右走至位處伯公坳的麥景陶碉堡(碉堡旁不遠處的水泥級,相信只能下接至蓮麻坑路禁區)。返回主徑後,繼續下降,沿徑過溪,稍為轉向行走山腹徑。此後又再急降,轉入左方小徑(右走可走至一標高柱,路向不詳),踏行橫腰山徑,途中橫過一條水澗及一些已倒塌的戰時遺跡。走過斷橋後,見一道金黃碎石坡,已走至蓮麻坑礦洞遺址。前走接水泥級上走,在分支可先左走一探廢棄礦洞,及後再接回主徑上走,景觀已見開揚。沿徑續走,可達蓮麻坑最大的礦洞。
隨礦洞旁的山徑上走(請小心留意地上的通風井),在分支右轉走至礦山的麥景陶碉堡(碉堡旁有清晰水泥級下降至蓮麻坑村,見注意事項)。返沿主徑後,沿清晰主徑上攀,通過已開通了的閘門,支徑右轉登上紅花嶺(左方山徑可通往紅花寨)。下山後,接上寬闊的水泥軍車路,下走至禾徑山路,最後再左走往沙頭角公路完成行程。
起點 | ||
巴士 78K 號 | 上水總站 - 沙頭角 (担水坑下車) |
40 min |
小巴 55K 號 | 上水總站 - 沙頭角 (担水坑下車) |
- |
終點 | ||
巴士 78K 號 | 沙頭角 - 上水總站 (萊洞上車) |
- |
小巴 55K 號 | 沙頭角 - 上水總站 (萊洞上車) |
- |
由廢棄的哨站可一直上攀至紅花寨及紅花嶺,再沿禾徑 山路下山。
二戰的軍事遺跡、麥景陶碉堡與大型的蓮麻坑礦洞,這些不同年代的遺跡在這條路線中共冶一爐。縱然從山嶺上的角度遠眺大陸的梧桐山、八仙嶺與鹿頸,予人耳目一新之感;但相比路上的遺跡及建築物,山嶺上的風光也給比了下去。總括而言,這是一條充滿歷史痕跡的特色路線。此路線的前半段路線非常模糊,人跡罕至;而礦洞存倒塌風險,附近亦藏有深坑,必須高度注意。
紅花嶺一帶一直是未曾踏足的地區。雖然對這區的路況和環境極是陌生,但這次與姐姐、姐夫與女友合共四人同行,新的組合可作新的嘗試,故選了紅花嶺以北的一條隱徑,兼遊蓮麻坑礦洞。
路線初段的山徑尚算清晰,可能較少人行走,一路上發現不少杜鵑花叢;伯公坳的麥景陶碉堡至礦洞之間的路段較模糊不清,需要摸索一番;礦洞一帶的路線頗為雜亂,探索礦洞及蝙蝠洞(請勿作任何騷擾行為)還是花了不少時間;近蓮麻坑一帶的遊人漸多,上攀紅花嶺的路段已是非常清晰;最後的下山路段是條舊軍車路,絕不會走錯。雖然整體的路程不長,但所行走的路線跟預訂的略有不同,比預算還是走得慢很多。
這條紅花嶺路線集古蹟、碉堡、礦洞、生態與自然風光於一身,實在難找一條登山路線可與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