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天攀行大雪溪時天氣惡劣,非常狼狽。這日天色放晴,總算有回報。很期待登上白馬岳呢。
白馬岳是白馬的最高峰,海拔高2,932米。白馬岳原稱「代馬岳」。在春天冰消雪融之際,從山麓仰望,三國境一帶裸露的岩石隱現「代掻き馬」(Shirokakiuma,即用作犁田的馬)之形。由於山頂岩石近乎黑色,遠眺時倒像是一隻「黑馬」。而日語中的「代」(shiro)又作「白」,以致後來「代馬」(shiroma) 被誤稱為「白馬」。
白馬岳以南分別坐落杓子岳和白馬鑓ヶ岳,三者合稱「白馬三山」。由白馬山莊起步,不消十五分鐘便可登上白馬岳。這天不但日出、晨霧、雲海、佛光共冶一爐,視野更可遠及劍岳和槍岳,把昨日的疲憊一掃而空。
美景當前,不意在山頂待得太久。回到山莊,大多宿客已用餐完畢,飯廳只剩聊聊數人。狼吞虎嚥的把早餐解決掉,隨即返回房間整理行裝。這時收到白馬先生的訊息,下午的天氣可能轉壞,便趕快收拾出發。
「Raicho!Raicho!」有位日本女生在山頂興奮的大叫,原來他們發現了雷鳥的蹤跡。當然,對我們來說,此刻身後的杓子岳和白馬鑓ヶ岳更為吸引。除了白馬三山,北面以長池最為動人。蔚藍的小水池,猶如山中一顆藍寶石般耀目。
前往小蓮華山的路相當好走,加上天氣甚佳,腳步特別輕快。抵達船腰ノ頭,濃霧又起。原想一如前天在八方池般賴在原地等待霧散,可是這次卻欠運。只見雲霧不住翻滾上升,把群峰吞沒。看來下午天氣轉差的可能性很大。
接下來的雷鳥坂是一片偃松地帶,已能遙見白馬大池。雖然視野已大打折扣,但位處開闊低地的白馬大池環境清幽,甚有世外桃園之感。作為午餐休憩之地,也很愜意。
越過一段雪坡,迎來乘鞍岳附近的岩石陣。岩間空隙不少,但跨過一步後,總能覓到下一個落腳點。在岩間走跳,相當好玩。
來到天狗原,又遇陡斜雪坡。我們小心踏行下降,續於巨岩與雪地之間穿梳攀爬,好不吃力。降至林中雪原,路向不明。四察未見繩索,也不見絲帶。跟從依稀足印摸索,終走至栂池高原一帶的木道。雨也下起來了。
滿以為接下來的路段輕鬆易走,豈料這段路甚是漫長,梯級的落差也大。剛才走抵木道便放鬆下來,洩了一口「真氣」,如今只能在雨中苦苦支撐著下降。抵達纜車站,只覺雙腿不住顫抖,下山後真的要好好泡個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