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曾經是恐龍的聚居地。
1922年,美國探險家 Roy Chapman Andrews 在巴顏札格(Bayan Zag)發現世上第一顆恐龍蛋化石。自此,巴顏札格便成為恐龍化石的寶庫。時至今日,已不大可能再發現恐龍骨。但若是見到的話,也不要隨便撿取,私自帶走可是違法的。
巴顏札格又有火焰崖(Flaming Cliffs)之稱,放目盡是沉積的紅土沙岩,宛如美國大峽谷。我們走進峽谷,繞過敖包(蒙古民族以石頭疊砌的土堆,用作路標或地界),踏著鬆散的沙岩往高處走。這裡的沙岩如火如焰,似要把整片藍天染紅。谷中的岩石形狀各異:有崩崖如危城;有片岩如龍骨;又有岩猶如高塔,令人目不暇給。
火焰崖給我的感覺是既堅毅又強悍。除了昔日雄踞這片荒旱大地的恐龍外,只怕熾熱的太陽才能與之匹配。
巴顏札格的蒙古語意指「札格樹眾多」。在它附近,就有一片由札格樹林。札格樹是耐旱的植物,它們的根部發達,葉子呈針狀,可減少水份蒸發,使它們可在嚴苛的沙漠氣候中生長。
沙漠中的這一片綠洲,可說為巴顏札格添上柔弱的一面。
蒙古的餐點,一向蔬果甚少。肚脹之感,來之不易。肚子若有異動,就必須全力以赴。
大漠中的廁所,雖然僅以木板搭建,但內部倒也乾淨。廁所的洞穴很深,可能因為天氣又乾燥又炎熱,也沒甚麼難聞的氣味。相比起香港鬧市的公廁,更容易接受。不過,有一回廁所的門鎖壞掉了。我只好一手拉著木門,一邊如廁,一手忙著擦屁股,也真夠狼狽的。其實蒙古好看的東西多的是,誰有空來偷看你?
至於巴顏札格的這個廁所,孤伶伶的搭建在一大片荒野中,實在夠wild。如廁時,我不禁幻想,要是刮起大風,說不定便會一下子把這個簡陋的廁所捲走,剩下我光著屁股的蹲著⋯⋯
已有數天沒洗澡了吧?這裡有座小小的渡假村,可供遊客入內洗澡,我們自然不能錯過(當然要付錢啦)。
這晚再次入住當地的蒙古包。隔鄰的也住了好些遊客,當中還有一個香港人。他獨自來蒙古旅遊,跟著便參加當地團前來巴顏札格。他看來是一名攝影發燒友。談不多久,便拿著相機三腳架拍照去了。
早前的密雲,已然蓋了半邊天,間中卻有陽光從雲隙間灑下來。朝地平線外望,已見暴雨電閃。未幾,更感到一陣涼風迎面而來。遠處朦朦朧朧的,已捲起了一片沙塵。大家都說沙塵暴快要襲來,著我們走回蒙古包內。「快回來呀!」我向剛認識的朋友大喊。由於我們相距甚遠,他似是聽不見我喊些甚麼,我只得向他頻頻招手。
此時已有一陣陣沙塵在腳邊掠過。我見他無意折返,只好走回蒙古包內。後來聽他在外大呼:「有彩虹呀!」叫得我心癢癢的。其實我還真想探頭出來看個究竟,但生怕讓沙塵進屋,要麻煩屋主清理,就強忍著外出的衝動,等待風暴離去。
拍不到彩虹,就等待天黑,拍星星去。